2019年底,一场名为COVID-19的疫情开始逐步侵袭全球,目前已夺取数十万生命,带来的经济重创更是难以估计,许多行业都正在遭受此次“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及余波。
危中存机,疫情也为一些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线上零售和物流配送解决了隔离政策下的衣食住行;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链接了无法复学复工的人群。尤其是和抗击病毒息息相关的生物医药领域,核酸检测、疫苗研发、血清中和抗体……这些生物专业词汇在媒体上高频出现,表明生物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公众关注度。全球科研社区的紧密链接,为应对疫情快速开展并持续推进的各类研究发现,以及资本市场和政策导向的倾斜,生物医药行业似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为COVID-19的检测和疫苗、药物研发提供了更有效、更稳定、更快速且更易获得的解决方案。除了可以应对生命健康、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这些紧迫的全球挑战,合成生物学还将为食品工业、合成材料等领域带来深刻改变。COVID-19全球疫情或将成为合成生物学主导的生物制造技术快速打破传统农业和工业生产模式的重要契机。
近日,全球权威财经媒体《福布斯》发表了一篇名为《Could Biomanufacturing See A Renaissance In The Post-COVID Economy?》文章,文章作者Nishan Degnarain作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的专家,试图分析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行业在疫情影响后期的发展趋势。
文中指出,当前全球有近一半人口和劳动力的日常行动因为疫情受到影响,全球化趋势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世界各国对粮食、商品近岸制造的需求非常迫切。例如,在全球范围内,粮食和农业行业拥有超过10亿员工,每年创造超过5万亿美元的收入。而在疫情后的未来十年,该行业很可能采用更先进的生物制造技术开展粮农产品的生产,进而对整个行业发生重大转变。
一种全新的生物经济模式将改变粮食和农业系统、能源系统、医疗卫生系统、新型工业材料制造系统,从而成为环境问题和全球危机的创新解决方案。
生物制造领域先进的生物技术,如精准医疗、农业科技、机器学习,以及对DNA信息的读写、编辑和打印等,几乎可以改变现有经济体系中的所有主要行业。虽然目前生物制造相关技术仍旧集中在快速增长的小型企业、大学及科研部门以及初创团队们手中,但这个行业已显示出了不容忽视的强劲增长潜力,并可能在疫情后的经济发展中得到集中爆发。
文中还列举了推动生物制造发展的五大助力。在COVID-19疫情之前,生物制造已在这五大助力的推动下获得了高速增长。而伴随着疫情影响逐步进入后期,这五大助力仍将持续推进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的进一步发展。
食品市场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既与疫情相关,也和食品消费结构密不可分。从结构上来说,客户的偏好与需求一直在推动传统肉类食品的替代品——植物蛋白及人造肉的快速发展;同时,农业技术的创新也使可持续耕作方式(如垂直耕种)得以实现。
植物肉馅饼配生菜、西红柿、黄瓜和洋葱组成的健康汉堡服务
COVID-19疫情之下,为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和食品的近岸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城市周边的食品绿色生产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的 AeroFarms 垂直农场。AeroFarms 成立于 2004 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垂直农场,项目遍布美国、中国、中东和北欧。
生物制造的最大推动力之一是健康和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对COVID-19疫苗的需求,全球范围内的更多投资将致力于增加可为疫苗研发提供解决方案的生物制造公司的能力和资源,并为他们在疫情后期的经济发展中开拓新的途径。
全球正面临着以石油和化学为基础的传统经济模式(尤其是塑料制品、人工化学基化肥和农药)的负面影响和倒退。合成生物学则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而可能在疫情过后迎来加速发展,尤其是确保肥料与当地土壤条件的协调性、更广泛地使用有机农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合成生物学解决方案等。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几乎每周都有新突破。就DNA测序的生产率而言,合成生物学已经超过了摩尔定律。“人类基因组的首次测序需要13年的时间和30亿美元的费用;而在今天只需要花一周的时间和600美元。”
随着COVID-19期间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学公司投资力度的增加,作者预计这种进展还将持续下去。
黄金城集团在读取,写入,编辑和打印DNA的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在全球范围内,更优惠的政府政策正在加速创新孵化,鼓励当地的生物制造公司发展并增加就业机会。对于生物技术公司而言,这是获得增长的重要动力。
本文随后还进一步解读了美国政府对于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的扶持政策。不仅是美国,逐步进入疫情后时期的现阶段,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通过出台新的政策举措,加速生物制造经济的发展,填补因传统制造业衰退而丧失的就业机会,从而建立更具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模式。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原报道)